近年來,低碳永續與數位化已顯著改變製造業營運模式。從工業4.0、數位轉型、ESG永續發展到這兩年盛行的AI議題,伴隨著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生存的風險方興未艾,製造業深刻的體會到,懂得應用AI與永續環保低碳改善產品與製程環境的人才,將是未來人才的趨勢,也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2023年COP28提出工業去碳化,KPMG安侯建業也於近期參加國際工具機展,與業界交流,並提供專業服務協助製造業轉型。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指出,企業面臨碳排放壓力,需要進行碳盤查、碳分析等工作,才能有效應對。KPMG安侯建業提供數據化分析碳盤查資料、洞悉碳排熱點及建構碳分析與管理系統等服務,協助企業進行碳管理。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會計師吳俊源說明,依據不同產業,各國家逐漸形成了群聚效應,例如越南北部目前就是電子業的聚集,而墨西哥則成為汽車產業的必要評估地點。企業需要考慮人才需求、供應鏈、市場等因素,才能選擇最佳的生產基地。
KPMG安侯建業分析了台灣企業面臨的挑戰,包括人才需求變化、企業轉型方向、淨零碳排目標以及國際稅費及營運成本增加。根據KPMG最新一期《台灣CEO前瞻大調查》統計,隨著淨零碳排與國際稅費及營運成本增加,企業營運風險躍升為首要風險挑戰。KPMG安侯建業建議企業應用三個C (Culture, Connect, Competency)提升人才力,培養員工的數位化和永續發展意識,建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提升員工的能力和競爭力。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協同主持人陳其愷表示,企業要將節能減碳納入日常營運管理可從企業管理本質PDCA出發,進而至推動數位優化方程式結合產品碳足跡盤查步驟,並與製造業本身高度相關的良率、效率、稼動率等管理指標結合,高度融合企業日常營運管理實務。
KPMG安侯建業指出,台灣企業需要超前思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根據KPMG最新一期《全球製造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永續發展仍是全球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越來越多跡象證明ESG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機構投資人在ESG面項的投資占比不斷攀升。然而,29%的CEO認為目前實現淨零碳排最大的阻礙是實施複雜的脫碳供應鏈,各分別有20%的CEO也認為「缺乏適當的解決技術方案」、「缺乏專業技能與知識」以及「內部治理與控管不完善」等三項為阻礙主因。
台灣在能源轉型方面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往往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因此,企業需要積極尋找低碳永續的發展道路,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