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時代來臨!企業淨零轉型必學攻略,逆勢創商機

隨著2023年台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並由環境部宣示2025年必定徵收碳費,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這項政策,雖然旨在推動企業積極進行淨零轉型,降低碳排放,卻也引發了對於綠色通膨的擔憂。近日於2024年11月6日揭幕的第22屆遠見高峰會上,便針對此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探討企業如何在碳費時代下,順利應對挑戰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此報導為即時新聞,於2024年11月15日發布。

本次高峰會上,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分享了永豐餘的低碳轉型策略。葉董事長表示:「企業擁有理念很重要,但實踐更是關鍵。」永豐餘以「醣經濟」為核心概念,從五大面向推動低碳實踐,包含:循環經濟低碳燃料轉型導入AI與智慧系統提升固碳能力以及營收增長與碳排放脫鉤。 他們不僅積極減碳,更成立子公司提供綠能和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並建立碳管理平台,展現積極應對碳費的決心。葉董事長也強調:「碳有價不僅是挑戰,更是商機。企業應儘早採取行動,降低碳價成本。

與此同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則從學術角度分析企業淨零轉型的現狀與挑戰。葉教授指出,「淨零」是2021年後才成為企業的重要課題,減碳已從過去的「Nice to do」變成「Need to do」。他進一步點出企業在減碳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迷思,例如過度依賴碳權交易,或是將碳盤查等同於碳管理等。

根據預估,2025年台灣碳費每噸將達300元,但企業若能有效減碳,則可將成本降低至每噸50元。碳費第一年估計徵收6-70億元。 這樣的機制,將驅使企業積極投入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本次高峰會的討論也涵蓋了政府在推動淨零轉型中應扮演的角色,例如促進綠色技術發展、檢討相關法規以及管理電力排放係數等,以協助企業順利完成轉型。 整體而言,台灣邁入碳費時代,既是挑戰也是契機,需要產官學界共同努力,才能在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目標下,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 關鍵議題:碳費、綠色通膨、淨零轉型
  • 主要參與者: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葉欣誠教授、《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
  • 永豐餘策略:醣經濟、五大面向低碳實踐、成立綠能子公司
  • 學界觀點:淨零轉型挑戰、企業減碳迷思
  • 政府角色:促進綠色技術發展、法規檢討
  • 碳費預估:2025年每噸300元,有效減碳可降至50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