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自身營運造成的直接排放,更需重視 間接排放 的影響。間接排放是指企業在生產流程、供應鏈、員工通勤等活動中,所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能源使用、原料採購和產品運輸等。根據最新的國際標準,間接排放被分為三大類別:Scope 1、Scope 2 和 Scope 3,涵蓋企業營運的各個環節。我建議企業應積極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量化 間接排放 的規模,並制定有效的減緩策略。透過供應鏈綠化、提升能源效率、採用再生能源等措施,企業可以有效降低 間接排放,為打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貢獻力量。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是針對讀者搜尋關鍵字「間接排放」的3個實用建議:
- 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減碳: 企業間接排放影響巨大,但個人的行動也能產生影響。從日常生活中減少碳足跡,例如選擇大眾運輸、減少外食、使用環保用品等,都能間接降低供應鏈的排放量,為環境貢獻一份心力。您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實踐,並將這些理念分享給身邊的人,共同打造更永續的生活方式。
- 了解商品的碳足跡: 購買商品時,不妨留意商品的包裝、生產過程、運輸方式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商品的碳足跡。選擇低碳足跡的商品,例如本地生產、使用再生材料、減少包裝的商品,可以降低您的間接排放。更進一步,您可以主動詢問廠商關於他們在供應鏈管理上的環保措施,並支持積極減碳的企業。
- 參與企業的減碳行動: 許多企業致力於減少間接排放,例如使用再生能源、綠色採購等。您可以選擇支持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並透過消費者力量推動企業走向永續發展。您也可以參與企業的減碳活動,例如參與綠色消費、參與環境保護議題等,共同為地球的永續未來盡一份心力。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間接排放」的概念,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碳行動,為地球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間接排放的影響:瞭解風險和機會
企業間接排放,也稱作範疇 3 排放,雖然看似隱藏於供應鏈背後,卻對企業自身以及整個地球環境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企業若能深刻理解這些影響,便能將挑戰轉化為機會,並採取積極的減排行動,邁向永續發展。
環境風險:氣候變遷與資源消耗
企業間接排放的累積效應,正加速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對自然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以下列舉間接排放帶來的主要環境風險:
- 氣候變遷:企業活動所產生的間接排放,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近 80%。如果沒有有效管控,將加劇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等問題,影響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
- 資源消耗:間接排放不僅與能源消耗有關,也與企業活動所使用的材料、產品的製造和運輸過程息息相關。過度消耗資源將導致資源枯竭,影響人類的未來發展。
商業風險:成本上升與聲譽損失
企業間接排放不僅會帶來環境風險,也潛藏著商業風險。忽略間接排放的管理,將會導致企業面臨以下挑戰:
- 成本上升:隨著氣候政策的推動和碳排放價格的上升,企業間接排放將會帶來更高的成本負擔。例如,政府可能對高碳排企業徵收碳稅或排放配額,導致企業營運成本提高。
- 聲譽損失:消費者對企業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企業若未採取積極的減排措施,將會損害品牌形象,失去消費者的信任,進而影響市場競爭力。
- 投資風險:投資者愈加重視企業的環境永續表現,企業若無法有效管理間接排放,將會降低投資吸引力,阻礙企業的融資能力。
- 供應鏈風險:企業供應鏈的環境表現與企業自身息息相關。如果供應鏈中存在高碳排企業,將會影響企業的整體環境表現,甚至造成負面影響。
機會:打造永續優勢
雖然間接排放帶來了風險,但企業若能積極應對,將能化挑戰為競爭優勢,並創造新的商機。以下列舉企業管理間接排放的機會:
- 降低成本:企業透過優化供應鏈、提升能源效率、採用再生能源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間接排放,同時節省成本。
- 提升競爭力:企業積極減排,將會提升品牌形象,樹立企業的環境領導地位,吸引更多消費者和投資者。
- 開拓新市場:隨著消費者對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企業透過減排,將能開拓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商機。
- 塑造產業典範:企業若能積極推動供應鏈的綠色轉型,將能引領產業的永續發展,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
企業應正視間接排放的影響,積極採取減排措施,將風險轉化為機會,為企業的永續發展和社會的共同利益做出貢獻。
間接排放的機會:化挑戰為競爭優勢
企業在減緩間接排放的過程中,不只是在履行社會責任,更可以將其視為開拓競爭優勢的機會。積極管理間接排放,不僅能降低企業的環境風險,更能提升企業形象,吸引投資,甚至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
間接排放管理的效益:
- 提升品牌形象與聲譽: 積極減碳的企業能夠獲得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青睞,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在日益重視環保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 吸引投資與合作機會: 許多投資者和企業都傾向於投資或合作具有良好環境績效的企業,間接排放管理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多投資和合作機會。
- 降低營運成本: 間接排放管理可以促進企業優化供應鏈,提高能源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從而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
- 開拓新市場與商機: 企業可以發展綠色產品和服務,提供環保解決方案,開拓新的市場,並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 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資源有限的未來,能夠有效管理間接排放的企業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力,掌握更多市場資源和機會。
間接排放管理並非僅是負擔,更是一項可以為企業帶來多元效益的投資。企業可以透過積極減緩間接排放,將其轉化為提升企業價值、開拓商機的關鍵因素,在競爭中佔據優勢,並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間接排放.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間接排放管理最佳實務:減緩策略與實例探討
理解間接排放的影響後,下一步便是制定有效的減緩策略,將潛在風險轉化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以下列舉一些間接排放管理的最佳實務,以及實例探討,幫助企業建立切實可行的減碳方案:
供應鏈綠化:
供應鏈是企業間接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透過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應鏈的碳足跡:
- 供應商評估:選用具有環保意識、積極減碳的供應商,並定期評估其環境表現,以確保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 綠色採購:優先選擇低碳產品和服務,鼓勵供應商採用環保技術和生產流程,例如使用再生材料、減少包裝和運輸。
- 合作共贏:與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減碳方案,例如建立綠色供應鏈合作平台,分享最佳實務和技術。
實例探討:某家大型零售商與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有效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包裝廢棄物,並降低了供應鏈的碳排放。
能源效率提升:
提高能源效率是降低 Scope 2 間接排放的重要途徑。以下方法可以幫助企業節省能源消耗,減少碳足跡:
- 節能設備:使用節能照明、家電和設備,例如 LED 燈泡、高效能馬達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 建築節能:改善建築的隔熱性能,優化通風系統,減少建築物所需的能源消耗。
- 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監控系統,定期追蹤能源消耗,分析能源使用效率,並制定節能目標。
實例探討:某家製造商投資了新的節能設備,並實施了能源管理系統,結果每年節省了大量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時也節省了生產成本。
再生能源採購:
使用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可以大幅減少企業的碳足跡,並為企業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 太陽能板:在廠房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發電,降低電力消耗和碳排放。
- 綠電採購:從再生能源供應商購買綠電,確保使用的電力來源為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綠色電力合約: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長期電力合約,確保穩定的綠電供應,同時降低能源成本。
實例探討:某家科技公司在數據中心屋頂安裝了太陽能板,並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了綠電合約,確保其數據中心運營所需的電力全部來自再生能源,實現了碳中和。
除了上述最佳實務,企業還需要定期評估自身減碳成效,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減緩策略。透過積極的減碳行動,企業不僅可以降低環境風險,更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策略 | 最佳實務 | 實例探討 |
---|---|---|
供應鏈綠化 | 供應商評估:選用具有環保意識、積極減碳的供應商,並定期評估其環境表現,以確保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 某家大型零售商與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有效減少了運輸過程中的包裝廢棄物,並降低了供應鏈的碳排放。 |
綠色採購:優先選擇低碳產品和服務,鼓勵供應商採用環保技術和生產流程,例如使用再生材料、減少包裝和運輸。 | ||
合作共贏:與供應商合作,共同開發減碳方案,例如建立綠色供應鏈合作平台,分享最佳實務和技術。 | ||
能源效率提升 | 節能設備:使用節能照明、家電和設備,例如 LED 燈泡、高效能馬達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 某家製造商投資了新的節能設備,並實施了能源管理系統,結果每年節省了大量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量,同時也節省了生產成本。 |
建築節能:改善建築的隔熱性能,優化通風系統,減少建築物所需的能源消耗。 | ||
能源管理:建立能源監控系統,定期追蹤能源消耗,分析能源使用效率,並制定節能目標。 | ||
再生能源採購 | 太陽能板:在廠房屋頂安裝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發電,降低電力消耗和碳排放。 | 某家科技公司在數據中心屋頂安裝了太陽能板,並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了綠電合約,確保其數據中心運營所需的電力全部來自再生能源,實現了碳中和。 |
綠電採購:從再生能源供應商購買綠電,確保使用的電力來源為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
綠色電力合約:與再生能源供應商簽訂長期電力合約,確保穩定的綠電供應,同時降低能源成本。 |
間接排放計算:準確測量企業足跡
準確測量企業的間接排放對於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至關重要。這需要全面、系統性的方法,以掌握企業活動在整個供應鏈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下幾個步驟可以協助企業進行間接排放計算:
1. 確定範圍和邊界
首先,要明確定義企業間接排放的計算範圍。這包括確定哪些活動需要納入計算,以及哪些活動可以排除。例如,企業需要明確界定供應鏈的範圍,包括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的活動。同時,需要明確計算時間範圍,例如年度、季度或月度。
2. 收集數據
數據收集是間接排放計算的關鍵。企業需要從供應商、客戶和相關資料庫收集相關數據,例如能源消耗、運輸距離、原材料使用量等。數據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因此企業需要確保數據的品質和完整性。
3. 選擇方法
間接排放計算方法主要分為兩類:活動數據法和排放係數法。活動數據法根據企業的實際活動數據,例如能源消耗量,來計算排放量。排放係數法則使用預先設定的排放係數,根據相關活動的單位排放量來計算總排放量。
4. 使用工具和資源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工具和資源可以協助企業進行間接排放計算。例如,GHG Protocol、ISO 14064 和 CDP 等國際標準和工具可以提供指導和計算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工具和資源。
5. 定期審核和更新
間接排放計算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企業需要定期審核和更新計算結果,以反映最新的數據和政策變化。同時,企業需要與供應鏈合作夥伴合作,共同收集數據、驗證結果,並提升整體數據透明度。
通過準確測量間接排放,企業可以更好地瞭解自身在減緩氣候變遷中的角色,並制定更有效的減碳策略。這也將有助於企業提升其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環保意識高的消費者和投資者。
間接排放結論
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道路上,必須正視 間接排放 的影響,將其視為降低風險、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機會。透過深入瞭解 間接排放 的類型、影響和計算方法,企業可以制定有效的減緩策略,例如供應鏈綠化、能源效率提升、再生能源採購等。積極管理 間接排放 不僅能降低環境風險,更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投資,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為企業打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推動,例如 ISO 14064 和 Scope 3 標準,並與供應鏈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唯有共同攜手,纔能有效減緩 間接排放,為地球環境和人類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間接排放 常見問題快速FAQ
什麼是間接排放,它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間接排放是指企業在生產流程、供應鏈、員工通勤等活動中,所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能源使用、原料採購和產品運輸等。間接排放的累積效應會加劇氣候變遷,造成環境風險,也可能導致企業成本上升、聲譽損失、投資風險和供應鏈風險。
企業如何管理間接排放?
企業可以透過供應鏈綠化、提升能源效率、採用再生能源等措施,有效降低間接排放。企業也應該積極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量化間接排放的規模,並制定有效的減緩策略,例如選用環保供應商、使用節能設備、購買綠電等。
管理間接排放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管理間接排放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更能為企業帶來多元效益,例如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投資、降低營運成本、開拓新市場,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積極減緩間接排放,可以幫助企業將風險轉化為機會,並創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