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於 2024 年 10 月正式開通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碳交所上架的首批 6080 噸碳權至今仍未有成交案例。 然而,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對未來碳權交易量仍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這只是交易初期,買賣雙方仍在評估價格,未來成交量可期。
碳交所於 2024 年 10 月上架首批碳權,價格介於每噸新台幣 2500 至 4000 元,目前僅剩台北 101 大樓停車場採用高效率光源案的碳權未下架。 田建中表示:「碳權買賣方都還在評估,價格也要有一段時間來調整反應,企業都是深思熟慮的。 」
碳權交易的目的是鼓勵企業減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促進碳市場發展。 碳交所提供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和拍賣三種交易方式,讓企業能夠選擇最適合的交易方式。
田建中指出:「首波定價交易賣方掛 1 個月試水溫,價格主要也是反映減碳的成本。 如果是買碳權來抵碳費,目前碳權價格和一般碳費費率每噸 300 元差異很大,買方當然就不必去買,目前主要還是以企業擴廠環評所需的增量抵換為主。 」
雖然目前定價交易尚未有成交案例,但田建中強調:「雖然目前定價交易沒有成交,但大眾心理已經有譜,碳交易確實是落地的,讓企業開始評估自身的減碳措施。 價格部分買賣雙方是需要一段時間磨合調整,不過未來成交量一定會很大。 」
碳權交易的發展仍處於初期,未來碳權價格將會如何變化,以及成交量如何成長,都將是觀察重點。 碳權交易平台的運作,對於台灣減碳目標的達成,以及碳市場的發展,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